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产经产经
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代表委员热议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小财2024-03-07【产经】87003人已围观
GDP增长:5%左右
积极进取实现合理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5%左右。“这一增速目标与2023年的目标保持一致,体现了国家从政策预期管理端保持稳定性、一致性和持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强化市场信心的决心,是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从‘有信心’到‘有把握’的方向判断,释放出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更为积极的预期信号。”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
“在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现增速目标的基础上,依然将今年的目标稳妥设定在5%左右,体现出国家层面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双轮驱动’的决心,符合政策工具的可承受力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预留了充足的空间。”田轩代表说。
田轩代表认为,从内部看,随着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逐渐消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以及一系列扩内需、提信心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为今年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较强的动能支撑;从外部看,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且大概率2024年会开启降息周期,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走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将上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支撑力量也在显著趋强。
“围绕5%这一经济增长目标,2024年最重要的还是稳预期和强信心。”田轩代表表示,在保持政策一致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在改革端谋质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上,进一步加力以改革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马春阳)
物价涨幅:3%左右
精准调控保持物价平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定在3%左右。“这一预期目标与前两年保持一致,居于温和适度水平,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为宏观政策调控留足空间,以有效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国政协委员、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表示。
价格水平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也影响着百姓生活,要使其保持在温和适度的水平。2023年我国CPI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与主要发达经济体饱受高通胀困扰形成鲜明对比。蓝逢辉委员表示,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的基调,同时产业链和供给能力健全,经济循环基本畅通,为物价保持总体平稳奠定坚实基础。
近几个月CPI同比有所下降,对此蓝逢辉委员表示,我国商品供应充足,在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同时呈现价格回落的态势,一定程度压低了CPI水平;另外,此前非常规因素导致的全球食品、能源等价格大幅上涨,在2023年转为下降,对我国整体CPI也产生较大影响。
蓝逢辉委员建议,下一步要发挥好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充足的优势,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相信伴随一系列稳增长举措落地显效,居民消费价格有望企稳回升。(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稳产保供保障粮食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预期粮食产量达1.3万亿斤以上。“今年的粮食产量目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端牢饭碗,首先得保护好耕地。黑土地是东北粮仓的命根子,必须将其保护好、利用好。”韩凤香代表表示,守住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夯实了粮食稳产增产的耕地基础。同时,端牢饭碗,也离不开良种、良机、良技、水利等保障。韩凤香代表介绍,近年来,梨树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出以秸秆覆盖还田、少耕免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让黑土地能够更好地蓄水保墒、培肥土壤、减少侵蚀,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合作社推行保护性耕作模式以来,农田平均每公顷玉米产量由2万斤增产到2.6万斤。
得益于建良田、用良种、强农机、推技术等举措,去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从全国第5位跃升至第4位;粮食平均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由衷感到自豪,我们将继续努力,带领乡亲们种好地、多打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装上更多的‘吉林粮’,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应对国际变局作出自己的贡献。”韩凤香代表说。 (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扩容提质强化就业保障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的生计,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就业结构,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刘运表示,要始终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真正践行“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3年,潍坊市城镇新增就业10.26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超10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5%。刘运代表表示,下一步,潍坊市将坚定不移地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优先位置,以产业发展、扩大内需、数字化转型等举措促进就业,确保年内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以上的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
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既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社会关切的焦点。对此,刘运代表表示,潍坊将持续开展“年轻有潍・就业有坊”校园招聘,加大“三支一扶”、就业见习招募规模,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100%,就业比例稳定在90%以上。
近年来,潍坊市聚焦零工群体就业增收,制定了零工市场建设地方标准。“我们将持续擦亮‘零工客栈’服务品牌,加快推动‘社区微业’提档升级,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劳动者培训,健全完善城乡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机制,让更多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刘运代表说。 (经济日报记者 李盛丹歌 王金虎)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不断拓展居民增收渠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这既符合扩大内需的现实需要,又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说。
过去一年,海口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分别高于全国1.3个、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我们将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让市民群众共享自贸港建设成效。”丁晖代表介绍,今年海口市将围绕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和9%的目标,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民生保障收获新成效。
丁晖代表表示,今年海口市将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推动居民生活水平更上新台阶: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通过强化产业发展连农带农,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把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带来的经营主体增长转化为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三是加强重点群体帮扶,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保障。四是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自贸港建设和海口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
单位能耗降低:2.5%左右
科学引导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我们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的目标,表明生产能效、绿色水平在持续提高,实现了‘含金量’和‘含绿量’的双提升。”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表示,今年的降耗目标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和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为我们完成“十四五”规划能耗强度目标,全面推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
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占全球发电总装机的近40%。产业绿色升级、节能降碳、碳市场运行各方面均取得良好的进展。宋青委员认为,未来持续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首要任务。“新”作“主导”,以高科技、高能效、高质量为特征;“质”作“含量”,持续提升科技、绿色含量。只有保障了生产力与生产要素在质态上的融合,未来才能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宋青委员表示,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过程中,还要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和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的供应链安全,确保相关生产要素供给充足稳定,在安全前提下持续提升低碳降耗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李子娇)
相关文章
- 还得是老鲍啊!
- 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促消费稳增长,今年更加注重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码政府工作报告
- 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钟铮:建议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呼吁出台更精准政策
- 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代表委员热议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 杭州顺拓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款1474元
- 澜起科技:3月4日接受机构调研,Allianz Global Investors、Grand Alliance Asset Management等多家机构参与
- 保定市完善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
- 10余家券商开年掀起回购潮 注销式回购渐成气候
- 伊朗提议金砖国家“打造统一金融体系”
- 全国人大代表刘宏志:推进五个升级激发乡村振兴“数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