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金融金融
《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发布 “数实融合”全国加速铺开
小财2023-02-14【金融】108373人已围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必修课”。如何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今日,腾讯研究院发布《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按照“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层指标体系,进行城市和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规模评估,得出了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10余个行业的季度数字化转型指数,为各行各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实融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主线
从11万亿增长到超过45万亿,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跃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能,在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对全国351个城市和18个主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全面的洞察和评估,采取一横(城市角度)、一纵(行业角度)两个主要视角进行指数的交叉分析。其中,行业指标方面,呼应“上云用数赋智”等国家重点政策,今年选取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敏捷研发3个关键指标进行综合测算。
报告显示,数字化转型指数持续走高,同时也面临着增速趋缓压力。平台带动对数字化转型的贡献依旧显著,反映出平台持续带动生态恢复和发展的普惠价值,云、AI等数字基础设施增长势能加速释放,对整体增长贡献较大。
从城市看,上海、北京稳居第一梯队位置,第二梯队深圳、广州格局较为稳定,深圳持续保持第3名,第三梯队各城市的指数差距不大,但后位城市位次持续变动。从类型看,二线城市加速向一线城市靠拢,同时数字化持续向腰部城市下沉。从区域看,数字化的城市集群特征明显,从东向中西部扩散,正在形成数字经济基本盘。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一条主线。
报告显示,数字原生行业数字化规模依然领先,与此同时,工业为首的传统行业加速“数实融合”已显露成效。“数实融合”在全国加速铺开,工业、文体娱、电商、行业工具、金融、零售、医疗等七大行业领衔、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显现。
其中,东部沿海、长江沿线省份,工业数字化占比普遍较高、部分增速还快,如上海、福建、重庆、四川;行业工具呈现国家“东数西算”战略推进趋势,西北的甘肃、青海,西南的四川、贵州为代表区域聚集;在医疗方面,分布与“胡焕庸线”高度匹配,东部地区占比大多较高,西部普遍较低,但是增速较快,反映出较强的增长势能。
“数实融合”本质是“实实融合”
《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指出,人们往往把数字产业力量提供的生产性服务,看作是其他产业的工具箱、赋能者,从而产生了“数”与“实”的分离。实际上,技术-经济意义上的“数实融合”,在实践中往往是以产业合作经济活动意义上,两个实体产业间的“实实融合”的形式达成的。
要理解“实实融合”的意义,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数字”属不属于“实体”?报告认为,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书”的形态、生产角色和过程都有变化,但“书”的价值一直存在。纸质书无疑属于实体经济,那么具备相同价值的电子书应该也属于实体经济。
由此看来,任何时代、任何产业都建立在特定的技术基础之上。今天的支柱产业曾经是以前的新兴产业,今天的通用技术也曾经是以前的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与发展,数字技术已经从探索性的新兴力量,变成大规模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石。
在“数实融合”的实践过程中,不应强调“数字”与“实体”的对立,而应充分认识到,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石油资源”,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一生产要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成为护航实体产业“穿越风浪”的重要助手。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实融合”本质上是“实实融合”,用数字技术的尺度丈量实体产业深度。而“数实融合”的破题点在于以数字经济解决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难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效用和价值,鼓励平台企业依托市场、技术、数据等优势,赋能实体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赋能稳固数字经济“基本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稳固数字经济“基本盘”的基石。
今年,腾讯研究院还发布了两个重要的调研报告,分别是《2022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和《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中,《2022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指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需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偏离核心业务、内部协同机制复杂等问题。选择“小而美”的核心业务或项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口;加强数字化转型知识学习,培育良好的企业数字文化;建立具有长期主义的数字化转型考核体系。
《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提出,多数民营企业已触及主营业务的数字化,但是在执行层面,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内外协作有限,难以激发应用创新活力;工具层面,高性价比、高适配性数字工具供给不足,抬高了企业转型门槛。
可以发现,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企业数字文化、强化数字工具创新,都是应有之义,只有不断丰富企业数字转型的工具性和服务包,才能让“数实融合”落地见效。
这与此次发布的报告观点也不谋而合。《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指出,数字技术对不同层面的对象,都能发挥效用和价值。报告从云原生、零信任、智能质检、远程会议、在线文档、工业互联、产销协同、教育支持、健康服务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数字服务投入和数字价值创新,论证了数字工具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以“云原生”为例,在Gartner发布的《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中,“云原生”被视作关键技术之一,同时Gartner预测,到2025年,将有超95%的数字化应用使用到云原生平台。据了解,经过多年磨砺与创新,腾讯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实现全面上云,据统计,近三年来,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为企业提供了上云最佳实践方案。(金言 来源:光明网)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