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保险保险

三部门详解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数据,超长期特别国债和降准等政策有待释放

查看 小财 的更多文章小财2024-03-23【保险】66843人已围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3月21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

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其中工业、制造业投资、进出口等数据表现好于市场预期,背后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支持。

据介绍,去年增发的1万亿国债,已经落实到防洪排涝、灾后重建等项目,目前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1~2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为近五年同期最快。2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分别保持8.7%、9.0%、10.1%的较快增长,货币政策也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展望未来,待中央批准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具体方案后,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致力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今年超9万亿政府债券资金、超6万亿政府投资,将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与之相配合的是,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

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

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整体投资增长8.9%。

具体来看,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4%,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5.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1~2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7%,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8.3%。

刘苏社表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实现平稳开局。制造业投资增速在加快,新动能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基础设施投资发挥了有效支撑作用,水利、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快,反映出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策效应在逐步显现。

三部门详解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数据,超长期特别国债和降准等政策有待释放

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可比口径增长2.5%。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5.3%,企业所得税与去年同期持平,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5.9%,出口退税增长23.9%,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6.8%,契税增长6.6%。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完成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整体较快。

廖岷表示,近几年财政收入波动幅度较大,主要与应对疫情采取的减税降费措施有关。比如,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缓税在2023年前几个月入库,抬高了2023年基数。再比如,2023年8月出台的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使得今年前8个月基数较高。扣除这些不可比因素之后,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基本一致。财政支出进度为近五年同期最快的,体现出财政靠前发力,尤其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分别增长8.7%、9.0%、10.1%。1月下旬,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2月中旬,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另外,去年12月份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已全部发放,央行还设立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宣昌能表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预期涨幅目标是3%左右,也就是说名义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大体是8%左右。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分别是9%、8.7%,与预期增长目标是相匹配的,依然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考虑到去年年初处于疫情防控转段初期,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显著加大,金融指标增长较快,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保持9%左右的增长,实际是比较高的。

后续财政货币稳增长政策仍有空间

在投资、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下,前2个月我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但是房地产市场仍在下行通道,国内商品消费仍在恢复进程中,外需回升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政策层面仍需积极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刘苏社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从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完善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方案后,会同有关方面迅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支持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

除了去年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还有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还安排了7000亿元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另外还有3.9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几个方面资金总的规模超过6万亿元。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益,发挥好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是今年投资工作的关键”,刘苏社表示。

三部门的三位副部级官员同台介绍相关政策,也对外释放政策协同发力的信号。

廖岷表示,财政部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望全年,随着各项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会巩固和增强当期的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积极作用,这也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长期增长态势,筑牢财政可持续性的坚实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简单加总发现,4.06万亿元赤字规模,加上3.9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三项加总的政府债券规模为8.96万亿元。另外,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大多数在今年使用,今年实际用到的政府债券资金规模超过9万亿元。

宣昌能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操作的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蔡瑞表示,1~2月整体数据普遍超预期。制造业投资明显加快,主要来自设备更新的推动。预计来自新旧动能切换、制造业出海的趋势,将推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韧性。2023年增发国债陆续落地,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地方政府化债压力,使得1~2月广义基建投资维持韧性。预计在万亿特别国债的加持下,基建投资仍有坚实保障。1~2月房地产投资降幅,相较1月份有所收窄。随着“三大工程”的推进,在实物工作量持续强化的推动下,地产投资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今年是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后逐步复苏的第二年,但经济增速要完全恢复到疫前水平仍需时日。到2035年要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考虑到经济增速有逐年递减的规律,这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GDP平均增速需要在5%以上。但是,疫情三年我国经济实际平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9%,这要求疫后几年增速能尽可能高一些。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如果每年新增1万亿资金,有望额外拉动GDP至少0.2~0.25个百分点。再叠加上其他增量资金,今年实现5%左右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速概率较大。

Tags: 毛利率 金鸿 基金认购 海尔空调 火箭